GBZ/T(卫生) 240.24-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24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GBZ/T(卫生) 240.24-2011 Procedures and tests for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s of chemicals—Part 24:Chronic oral toxicity test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Z/T(卫生) 240.24-201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08-19
实施日期
2012-03-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GBZ/T 240的本部分规定了动物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的目的、试验概述、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评价报告和结果解释。
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化学品的慢性经口毒性。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起草人:
黄建勋、孙金秀、郑玉新、李斌、史晓祎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1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100

C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GBZT240.24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

第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24

ㅤㅤㅤㅤ

Proceduresandtestsfortoxicoloicalevaluationsofchemicals

g

:

Part24Chronicoraltoxicittest

y

2011-08-19发布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

GBZT240.24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

第部分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24

1范围

/、、、

GBZT240的本部分规定了动物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的目的试验概述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

、。

评价评价报告和结果解释

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化学品的慢性经口毒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224

/: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部分总则

GBZT240.11

3术语和定义

ㅤㅤㅤㅤ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ZT240.1

3.1

靶器官taretoran

gg

,。

化学物质在体内呈现毒作用并引起典型病变的主要器官

4试验目的

,,、

通过经口途径反复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受试化学品观察实验动物的慢性毒性效应严重程

、,,类接触该化学品的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提供

度靶器官和损害的可逆性确定NOAEL为拟定人

依据。

5试验概述

,,

在实验动物的大部分生命期间将受试样品经口途径染毒通常动物连续染毒年以上观察动物的

1

,、、,。

中毒表现并进行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病理组织学等检查以阐明此化学品的慢性毒性

6试验方法

6.1受试样品

6.1.1资料收集

,:

在开始本试验之前应尽量搜集受试样品现有的以下各种资料

1

/—

GBZT240.242011

)受试样品的商品名和其他名称及号;

aCAS

)、;

b受试样品的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

c受试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包括外观沸点熔点折射率光谱资料溶解度挥发性化学

、、、、)。();

活性光化学性质电离度粒度密度等重要的参数还包括稳定性包括在介质或饲料中

)受试样品的分析方法;

d

)、、、;

e受试样品的生产方法合成路线杂质种类和含量

)()。;

f受试样品包括在介质或饲料中要有长期储存的合适方法否则需定期制备新鲜样品

)人类每日可能接触的途径和水平。

g

6.1.2接受受试样品的日期应登记

,,,

开始试验前应有适当数量的受试样品来源和批号应相同尽可能使用同一批生产的受试样品否

,。

则每一批受试样品的纯度和杂质要分别测定

6.2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

6.2.1实验动物的年龄数量和性别

,

啮齿类动物断奶后作短期适应环境之后要尽快开始试验尽早使动物在生长的快速期接触受试样

。(),,

品每组动物不少于只非啮齿类动物每组至少只雌雄各半同性别体重差异不超过平均体重

508

。,,

的10%如试验期间计划提前剖杀一些动物或在染毒结束时留一部分动物观察试验开始时要相应

。(

增加动物数量试验结束时各剂量组每种性别的动物要能满足统计学要求每组每性别动物应不少于

10只)。

ㅤㅤㅤㅤ

6.2.2饲养环境和条件

,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环境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应有合理的动物管理措施并严格控制环境

,。、、、、、、

条件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饲养条件疾病药物治疗饲料的杂质空气饮水垫料等都可能对试验结

果产生巨大影响。

;(

每一房间只能饲养一种动物每一房间只供一种受试样品试验用除非有证据表明不同受试样品对

),。,

动物无影响也应考虑受试样品对对照组动物的影响笼具等物品应便于消毒和清洁应避免使用消

毒剂和农药等,,

特别是与动物有密切接触的部位更应注意因为这类活性物质对试验结果可能产生

影响。

,(),

饲料应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应定期分析饲料成分包括营养成分和杂质等不应含对试验有影响的

,。

杂质分析结果应在鉴定报告列出

,。

如果受试样品掺在饲料或饮水中染毒应测定受试样品在饲料或饮水中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在试

验开始前应制定定期制备受试样品饲料或饮水的时间表。

,,

如果受试样品的毒性较低则加入饲料的受试样品比例较大应注意混入饲料中的受试样品不应超

,。

过5%否则会对动物正常营养产生影响

,。(

应评估饲料消毒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对损失的营养成分作适当补充对化学消毒剂如环氧乙

)。。

烷的消毒效果应进行生物检测必要时对饮水的水质也应监测

,。。

食盒内饲料应定期更换约每周一次动物自由饮水

6.3试验设计

6.3.1剂量设计

。、、、

至少要设三个剂量组及一个相应的对照组剂量选择可根据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

2

/—

GBZT240.242011

。,

蓄积毒性和代谢研究等资料确定高剂量组可以出现某些较轻或较明显的毒性反应个别动物可能死

;;,。

亡低剂量不应引起任何毒性反应中剂量界于高剂量和低剂量之间动物可能产生轻微的毒性效应

,。

通常每天染毒一次但根据染毒途径而有不同受试样品加入饲料或饮水中进行经口试验时可连续染

。。

毒染毒频率可根据毒物代谢学资料而调整

,,(),,,

此外可另设一追踪观察组即选用只动物雌雄各半给予高剂量受试样品染毒年在全程

202

(),、;

染毒结束后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一般不少于28d以了解毒性作用的持续性可逆性或迟发毒作用也

,(),

可在试验设计时每组增加一定的动物数试验结束时每组剖杀部分动物数量应满足统计分析部分动

物继续作追踪观察。

6.3.2对照组

。,。

应设立对照组对照组动物不接触受试样品及其他介质其他条件均与染毒组相同若染毒必须

,。

加入溶剂或赋性剂同时还应设相应的对照组

6.4染毒途径和周期

,。

可将受试样品混入饲料或饮水或采用灌胃法或药囊法染毒受试样品混在饲料或饮水中应每周

,,,,

7d染毒如灌胃或用药囊法考虑到实际工作方便也可每周染毒5d但染毒停顿可使动物得到一定程

,。

度恢复或会影响结果及最后的评价

,,。

动物连续染毒年以上小鼠通常为一年半大鼠通常为年

12

6.5临床观察

,

6.5.1试验期内每天至少详细观察一次还应增加必要的观察次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减少动物损

ㅤㅤㅤㅤ

,,、,

失如对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对质弱或濒死动物隔离处死并剖检仔细记录毒性作用的开始时间及其进

,、。

展情况减少因疾病自溶或被同类所食造成的动物损失

,、、,

6.5.2观察期间对动物的任何毒性表现均应记录包括神经系统眼睛变化肿瘤和死亡等记录其开

始时间及进展情况。

,,。

逐个记录体重变化前周每周记录一次此后每周记录一次摄食量在前周每周记录

6.5.313413

,。,

一次此后如动物健康状况或体重无异常改变则至少一个月记录一次经饮水染毒时应记录饮水量以

便计算受试样品摄入量。

6.6临床检查

6.6.1血常规检查和其他血液指标检查

、、、、、

检查指标可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凝血功能等

。(,

指标在染毒开始后第个月和第个月各检查一次如果没有该种动物品系的历史资料时可在试验

36

),,。,

开始时做正常值此后每隔约个月检查一次试验结束时检查一次大鼠每组每性别可检查只

610

。。

非啮齿类动物应全部检查每次检查的动物最好相同

,。

在试验过程中如有动物健康状况恶化对该动物作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通常先在高

,。

剂量组和对照组进行如高剂量组有问题才依次再检查较低剂量组动物

6.6.2尿液检查

,,,

收集各组动物尿样进行分析大鼠每组每性别可检查只非啮齿类动物应全部检查每次检查的

10

,。

动物最好相同检查时间间隔与血常规检查一致

、、、。

尿液的常规检查包括外观pH值尿蛋白尿糖和血细胞如尿样分析可作为预期或观察得到的

3

/—

GBZT240.242011

,。

毒性指标则可增加有关的尿液检查项目

6.6.3临床生化检查

(,

在染毒开始后第个月和第个月各检查一次如果没有该种动物品系的历史资料时可在试验开

36

),,。,

始时做正常值此后每隔约个月检查一次试验结束时检查一次大鼠每组每性别可检查只非

610

。。

啮齿类动物应全部检查每次检查的动物最好相同

()、()、()、

检查指标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

()、()、()。、()、()、()、()、

Cr白蛋白Alb总蛋白TP如有必要还应做电解质平衡钙Ca磷P氯Cl钠Na钾

()、()()、()。,

K空腹血糖Glu禁食时间要适当碱性磷酸酶ALP与总胆红素在某些情况下还应检测与肝

,、、、()。

或其他器官有关的酶和胆酸以及脂类化合物激素高铁血红蛋白胆碱酯酶ChE活性等分析如出

,。

现肉眼可见的脏器改变可增加与之相应的血液生化指标还可增加其他脏器以进一步对观察到的毒

性反应进行研究。

6.6.4大体解剖

,。,

所有动物包括在试验过程中死亡或濒死而被处死的动物均应进行大体解剖如果处死动物处死

。、。

前应收集其血样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保存所有肉眼可见病变肿瘤或可疑肿瘤组织应分析大体解

剖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对应情况。

。:、、()、、

所有的器官组织都应保存一般包括下列器官和组织脑垂体甲状腺包括甲状旁腺胸腺肺

()、、、、、、、、、、、、、、、、

包括气管心脏主动脉唾液腺肝脾肾肾上腺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

、、、、、、、、、、(,,)、

子宫膀胱淋巴结胰腺性腺生殖附属器官雌性乳腺皮肤肌肉外周神经脊髓颈胸腰段胸

()。。

骨或股骨包括关节和眼睛肺和膀胱用固定剂填充能保存更好

ㅤㅤㅤㅤ

、、、、、,

啮齿类动物的脑肝脾肾肾上腺性腺组织器官应称重非啮齿类动物还包括甲状腺及甲状旁

,。

腺每组每性别称只

10

6.6.5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和异常的组织器官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在试验中途死亡或处死的动物所有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的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

详细描述。

,

试验结果证明某一剂量组的动物正常寿命发生明显改变或诱发了影响毒性反应的效应则下一个

剂量组也应做病理组织学检查。

,

如果怀疑某种病变是由受试样品引起的则应对所有剂量组动物的相应器官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

学检查。

,。

某一剂量组病理组织学检查有问题时下一剂量组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

如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病理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差别则其他剂量组的相应器官和组织也应进行病

理组织学检查。

7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7.1数据处理

,、、

可通过表格形式总结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开始时各组动物数出现毒性反应的动物数毒性反应的

。,

类型和动物出现毒性反应的百分比对所有数据应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价统计学方法应在

试验设计时确定。

4

/—

GBZT240.242011

7.2结果评价

,

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应结合前期试验结果并考虑到毒性效应指标和解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

。、

行综合评价毒性评价应包括受试样品染毒剂量与是否出现毒性反应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及其程度之

。、、、、

间的关系这些反应包括行为或临床异常肉眼可见的损伤靶器官体重变化情况死亡效应以及其他

。。

一般或特殊的毒性作用成功的慢性试验应能够提出安全性评价中有意义NOAEL

8评价报告

/,:

除GBZT240.1规定的一般项目外评价报告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试验方法;

a

)按性别和剂量的毒性反应数据;

b

)试验期内动物死亡的数量和时间;

c

)毒性作用或其他作用;

d

)每种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其转归情况;

e

)、();

f动物体重资料摄食量和或饮水量资料

)眼科检查结果;

g

)血液学检查结果;

h

)临床生化检查结果;

i

)大体解剖所见;

j

)病理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详细描述;

k

ㅤㅤㅤㅤ

)对结果进行处理的统计学方法;

l

)确定NOAEL;

m

)结论;

n

)、、;

o进行该试验的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试验日期试验和报告负责人

),。

评价报告还应包括所有必要的信息对试验过程和结果评价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描述应包括

p

、,。

摘要资料分析和结论等摘要应对试验资料以及任何与对照组比较有异常的数据进行概括

9结果解释

,

慢性经口毒性试验能够提供受试样品在长期接触该受试样品时的毒性作用资料为拟定人类接触

。,

该化学品的职业接触限值提供依据但由于本试验并不主要研究受试样品致癌性确定受试样品致癌

性仍有限。

5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