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T(卫生) 240.15-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15部分: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GBZ/T(卫生) 240.15-2011 Procedures and tests for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s of chemicals—Part 15:Sub-acute oral toxicity test
基本信息
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化学品的亚急性(14 d/28 d)经口毒性。
发布历史
-
2011年08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 起草人:
- 姜红、徐颖、李朝林、孙金秀、高耘、刘海龙
- 出版信息:
- 页数:8页 | 字数: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100
C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GBZT240.15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
第部分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15
ㅤㅤㅤㅤ
—
Proceduresandtestsfortoxicoloicalevaluationsofchemicals
g
:
Part15Sub-acuteoraltoxicittest
y
2011-08-19发布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
GBZT240.15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
第部分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15
1范围
/(/)、、
GBZT240的本部分规定了啮齿类动物亚急性14d28d经口毒性试验的试验目的试验概述
、、。
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评价报告和结果解释
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化学品的亚急性(/)经口毒性。
14d28d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224
/: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部分总则
GBZT240.11
3术语和定义
ㅤㅤㅤㅤ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ZT240.1
3.1
靶器官taretoran
gg
,。
化学物质在体内呈现毒作用并引起典型病变的主要器官
4试验目的
,
为确定一定时期内反复多次经口染毒受试样品而引起的健康危害以明确化学品对动物的蓄积作
,,、。
用及其靶器官并确定和为亚慢性慢性毒性或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
NOAELLOAEL
5试验概述
,,
以不同剂量的受试样品每日给各组实验动物连续经口染毒28d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进行染毒
。,。
14d染毒期间每日密切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期间死亡或试验结束被处死的动物要进行解剖
6试验方法
6.1受试样品处理
,,
受试样品应当新鲜配制根据试验的目的和受试样品的理化特性经口染毒可采用灌胃或将受试样
、。,,
品混入饲料饮水等方式受试样品应溶解于溶剂中或悬浮于适宜的赋形剂中建议首选水其次是植
(),(、、)。
物油如玉米油作溶剂或考虑使用赋形剂如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淀粉等应先了解溶剂或赋形剂
1
/—
GBZT240.152011
,。
的毒理特性并确定受试样品在配置液中的稳定性
6.2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
6.2.1实验动物
,。。
一般首选健康成年大鼠其他啮齿类动物也可使用雌性动物应是未交配过的大鼠以周
6~
,。,
周龄为宜最大鼠龄不超过周在试验开始时同性别动物体重之间相差不得超过平均体重
89
的20%。
6.2.2环境设施
,
试验前动物应在符合国家相应规定的试验环境中适应3d~5d再随机分配到各试验组和对照组
。,。
中动物最好单笼饲养大鼠群养时每笼不超过只
5
6.3剂量设计
。,
动物应随机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中试验时至少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还可增设一个附
,()。,。
加组每组实验动物至少应有只雌雄各半若计划在试验过程中处死动物应增加动物数高染
10
,,
毒剂量的设计应为引起动物明显毒效应但不造成动物死亡中剂量应引起较轻的可观察到的毒性效应
。。,
低剂量应不出现任何毒效应剂量组的剂量间距以倍倍为宜对照组除不接触受试样品外其
2~4
他处理应与染毒组完全相同。
/,
如果试验中接触水平超过每天1000mk体重尚不能引起可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并且根据文献
gg
ㅤㅤㅤㅤ
,。
资料能证明类似结构的化学物质亦不产生明显毒性就不需要用三个剂量组来进行试验经饮水或喂
,。
饲染毒应以动物体重调整受试样品在水或饲料中的浓度
6.4试验步骤
,/。
每周染毒7d连续14d28d
,。,
以灌胃方式染毒通过调整受试样品溶液浓度使各剂量组经口染毒的容量一致每周称体重一次
以作为调整受试样品给药量的依据。
,。
以喂饲或饮水方式染毒受试样品的混入应不影响正常的营养应根据染毒剂量和动物体重配制
(/),,。
饲料或饮水中受试样品的浓度mk每周测体重一次每日测量一次饲料或饮水消耗量
gg
6.5临床观察
/,,、、、、
观察期限一般为14d28d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皮肤被毛眼黏膜的改变和呼吸系统循环系
、、、、。
统神经系统肢体活动行为方式等变化发生的时间程度和持续时间如发现动物死亡或濒危应及时
,。
解剖或冷藏后解剖检查以减少动物同类互残及死后组织自溶
6.6临床检查
6.6.1血液学检查
、、、,
试验结束时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红细胞压积等必要时测定凝血
、、。
功能如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激酶时间或血小板等指标
,。
血液标本应在专用实验室采取并在适当条件下储存
2
/—
GBZT240.152011
6.6.2血液生化检查
。()、
在试验结束时进行检查指标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AST尿素氮BUN肌酐Cr白蛋白Alb总蛋白TP如有必要还应做电解质平衡钙Ca
()、()、()、()、()()、()
磷P氯Cl钠Na钾K空腹血糖Glu禁食时间要适当碱性磷酸酶ALP与总胆红素
()。,,、、
BIL在某些情况下还须检测与肝或其他器官有关的酶和胆酸以及脂类化合物激素高铁血红蛋
、()。,。
白胆碱酯酶ChE活性等分析如出现肉眼可见的脏器改变可增加与之相应的血液生化指标还可
增加其他脏器以进一步对观察到的毒性反应进行研究。
6.6.3尿液检查
,、、、。
一般应进行尿液的常规检查包括外观pH值尿蛋白尿糖和血细胞如尿样分析可作为预期或
,。
观察得到的毒性指标则可增加有关的尿液检查项目
6.6.4大体解剖
,:,,、、。
所有动物皆应进行大体检查内容应包括体表各开口处颅胸腹腔及其内容物解剖分离后的
、、、、()、、、、,,
肝肺肾肾上腺睾丸卵巢附睾脾脑心脏等应尽快称重以防水分丢失并立即保存在固定液
,。
中备病理组织学检查
、、、、、、()(/)为
心肝脾肺肾脑睾丸卵巢等的绝对质量和脏器系数脏器系数脏器质量体重
=×100%
,。
必测指标必要时加测其他脏器绝对质量和脏器系数
6.6.5病理组织学检查
ㅤㅤㅤㅤ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皆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
a所有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大体解剖检查有异常的脏器或组织
),
b如高剂量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有组织病理学病变时则应扩展至其他剂量组的相应器官和
组织;
)各剂量组大体解剖有异常的器官和组织;
c
)已被其他试验组证明有病变的附加组动物的器官和组织。
d
7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7.1数据处理
,、、
试验结果以表格形式总结内容包括各组动物数出现损伤的动物数损伤的类型和每种损伤动物
。。
的百分比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
7.2结果评价
,/,
综合临床观察和临床检查的结果对受试样品经口14d28d染毒有无毒作用及其毒作用特点包
、;
括受试样品的靶器官蓄积毒性等做出初步评价对是否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毒理学试验及其剂量和观
。,
察指标提出建议如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能得出剂量效应或剂量反应曲线时应对
--
和初步评价。
NOAELLOAEL
8评价报告
/,:
除GBZT240.1规定的一般项目外评价报告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
GBZT240.1520111
0
—
2
):;
a受试样品的配制方法受试样品的处理方法及剂量转换的有关计算公式
b)动物的分组情况及对照组的选择;5
1.
)染毒剂量的选择;
c0
4
)、、,,、
d各组动物染毒开始时间试验开始时的平均体重结束时间染毒方法介绍染毒过程的描述2
/
T
、;
染毒过程中动物体重的变化及动物饲料水的消耗量
),、、,Z
e观察次数及持续时间依动物的性别组别观察试验中体征出现消失的时间体征特点的文字B
,,,
描述动物死亡及剖检的时间处死动物的体重及各器官的质量大体解剖及病理检查所见病G
,;
变特点的详细文字描述血液及生化结果并附参考正常值
)、;
f各种效应的频数发生率或均值及标准差
g)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及计算结果;
)可能时绘出剂量效应或剂量反应曲线。
h--
9结果解释
(/)。
本项试验结果可提供亚急性经口14d28d染毒的毒作用资料其结果外推至人的有效性是有
限的。
ㅤㅤㅤㅤ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G/T 2548-2020 吐氏酸(2-氨基-1-萘磺酸) 2020-04-16
- HG/T 5692-2020 液体C.I.阳离子黄28 2020-04-16
- HG/T 5694-2020 2,3,4-三氟硝基苯 2020-04-16
- HG/T 4113-2020 釜用机械密封气体泄漏测试方法 2020-04-16
- HG/T 2122-2020 釜用机械密封辅助装置 2020-04-16
- HG/T 5696-2020 对硝基甲苯邻磺酸 2020-04-16
- HG/T 2269-2020 釜用机械密封技术条件 2020-04-16
- HG/T 3965-2020 C.I.反应橙122(反应艳橙M-3R) 2020-04-16
- HG/T 5695-2020 3,4,5-三氟溴苯 2020-04-16
- HG/T 5698-2020 水处理剂 复合混凝剂 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