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 4789.7-2013 Food Safety National Standard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Manual for the Detec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4789.7-2013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13-11-29
实施日期
2014-06-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2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2013-11-29发布2014-06-01实施

GB4789.7—2013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本标准与GB/T4789.7-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

——修改了范围;

——修改了设备和材料;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样品制备过程;

——修改了检验程序。

I

GB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2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a)恒温培养箱:36℃±1℃;

b)冰箱:2℃~5℃、7℃~10℃;

c)恒温水浴箱:36℃±1℃;

d)均质器或无菌乳钵;

e)天平:感量0.1g;

f)无菌试管:18mm×180mm、15mm×100mm;

g)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h)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500mL、1000mL;

i)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j)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k)无菌手术剪、镊子。

3培养基和试剂

3.1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见附录A中A.1。

3.2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TCBS)琼脂:见附录A中A.2。

3.3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见附录A中A.3。

3.4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见附录A中A.4。

3.5嗜盐性试验培养基:见附录A中A.5。

3.63%氯化钠甘露醇试验培养基:见附录A中A.6。

3.73%氯化钠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附录A中A.7。

3.83%氯化钠MR-VP培养基:见附录A中A.8。

3.93%氯化钠溶液:见附录A中A.9。

3.10我妻氏血琼脂:见附录A中A.10。

3.11氧化酶试剂:见附录A中A.11。

3.12革兰氏染色液:见附录A中A.12。

3.13ONPG试剂:见附录A中A.13。

3.14Voges-Proskauer(V-P)试剂:见附录A中A.14。

3.15弧菌显色培养基。

1

GB4789.7—2013

3.16生化鉴定试剂盒。

4检验程序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程序见图1。

样品25g(mL)+225mL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

定性定量

接种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

3管,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

36℃±1℃,8h~18h36℃±1℃,8h~18h

TCBS或弧菌显色培养基

36℃±1℃,18h~24h

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于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

36℃±1℃,18h~24h

筛选试验

氧化酶试验,革兰氏染色,

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嗜盐性试验

生化试验或选用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血清学试验、神奈川试验

物生化鉴定系统(选做项目)

结果与报告

图1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程序

5操作步骤

5.1样品制备

5.1.1非冷冻样品采集后应立即置7℃~10℃冰箱保存,尽可能及早检验;冷冻样品应在45℃以下不

超过15min或在2℃~5℃不超过18h解冻。

5.1.2鱼类和头足类动物取表面组织、肠或鳃。贝类取全部内容物,包括贝肉和体液;甲壳类取整个动

物,或者动物的中心部分,包括肠和鳃。如为带壳贝类或甲壳类,则应先在自来水中洗刷外壳并甩干表

面水分,然后以无菌操作打开外壳,按上述要求取相应部分。

2

GB4789.7—2013

5.1.3以无菌操作取样品25g(mL),加入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225mL,用旋转刀片式均质器以

8000r/min均质1min,或拍击式均质器拍击2min,制备成1:10的样品匀液。如无均质器,则将样品放

入无菌乳钵,自225mL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中取少量稀释液加入无菌乳钵,样品磨碎后放入500mL

无菌锥形瓶,再用少量稀释液冲洗乳钵中的残留样品1~2次,洗液放入锥形瓶,最后将剩余稀释液全部

放入锥形瓶,充分振荡,制备1:10的样品匀液。

5.2增菌

5.2.1定性检测

将5.1.3制备的1:10样品匀液于36℃±1℃培养8h~18h。

5.2.2定量检测

5.2.2.1用无菌吸管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注入含有9mL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的试管内,振摇

试管混匀,制备1:100的样品匀液。

5.2.2.2另取1mL无菌吸管,按5.2.2.1操作程序,依次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

次,换用一支1mL无菌吸管。

5.2.2.3根据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支含有9mL3%

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的试管,每管接种1mL。置36℃±1℃恒温箱内,培养8h~18h。

5.3分离

5.3.1对所有显示生长的增菌液,用接种环在距离液面以下1cm内沾取一环增菌液,于TCBS平板或

弧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一支试管划线一块平板。于36℃±1℃培养18h~24h。

5.3.2典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在TCBS上呈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的绿色菌落,用接种环轻触,有类似

口香糖的质感,直径2mm~3mm。从培养箱取出TCBS平板后,应尽快(不超过1h)挑取菌落或标记

要挑取的菌落。典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在弧菌显色培养基上的特征按照产品说明进行判定。

5.4纯培养

挑取3个或以上可疑菌落,划线接种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36℃±1℃培养18h~24

h。

5.5初步鉴定

5.5.1氧化酶试验:挑选纯培养的单个菌落进行氧化酶试验,副溶血性弧菌为氧化酶阳性。

5.5.2涂片镜检:将可疑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形态。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呈

棒状、弧状、卵圆状等多形态,无芽胞,有鞭毛。

5.5.3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转种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斜面并穿刺底层,36℃±1℃培养24h

观察结果。副溶血性弧菌在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中的反应为底层变黄不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

或红色加深,有动力。

5.5.4嗜盐性试验: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0%、6%、8%和10%不同氯化钠浓度的胰

胨水,36℃±1℃培养24h,观察液体混浊情况。副溶血性弧菌在无氯化钠和10%氯化钠的胰胨水中不

生长或微弱生长,在6%氯化钠和8%氯化钠的胰胨水中生长旺盛。

5.6确定鉴定

3

GB4789.7—2013

取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含3%氯化钠的甘露醇试验培养基、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MR-VP培养基,

36℃±1℃培养24h~48h后观察结果;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隔夜培养物进行ONPG试验。可选择生化

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6血清学分型(选做项目)

6.1制备

接种两管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试管斜面,36℃±1℃培养18h~24h。用含3%氯化钠的5%

甘油溶液冲洗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斜面培养物,获得浓厚的菌悬液。

6.2K抗原的鉴定

取一管6.1制备好的菌悬液,首先用多价K抗血清进行检测,出现凝集反应时再用单个的抗血清进

行检测。用蜡笔在一张玻片上划出适当数量的间隔和一个对照间隔。在每个间隔内各滴加一滴菌悬液,

并对应加入一滴K抗血清。在对照间隔内加一滴3%氯化钠溶液。轻微倾斜玻片,使各成分相混合,再

前后倾动玻片1min。阳性凝集反应可以立即观察到。

6.3O抗原的鉴定

将另外一管的菌悬液转移到离心管内,121℃灭菌1h。灭菌后4000r/min离心15min,弃去上层液

体,沉淀用生理盐水洗三次,每次4000r/min离心15min,最后一次离心后留少许上层液体,混匀制成

菌悬液。用蜡笔将玻片划分成相等的间隔。在每个间隔内加入一滴菌悬液,将O群血清分别加一滴到间

隔内,最后一个间隔加一滴生理盐水作为自凝对照。轻微倾斜玻片,使各成分相混合,再前后倾动玻片

1min。阳性凝集反应可以立即观察到。如果未见到与O群血清的凝集反应,将菌悬液121℃再次高压1

h后,重新检测。如果仍为阴性,则培养物的O抗原属于未知。根据表1报告血清学分型结果。

表1副溶血性弧菌的抗原

O群K型

11,5,20,25,26,32,38,41,56,58,60,64,69

23,28

34,5,6,7,25,29,30,31,33,37,43,45,48,54,56,57,58,59,72,75

44,8,9,10,11,12,13,34,42,49,53,55,63,67,68,73

515,17,30,47,60,61,68

618,46

719

820,21,22,39,41,70,74

923,44

1024,71

1119,36,40,46,50,51,61

1219,52,61,66

1365

7神奈川试验(选做项目)

神奈川试验是在我妻氏琼脂上测试是否存在特定溶血素。神奈川试验阳性结果与副溶血性弧菌分离

4

GB4789.7—2013

株的致病性显著相关。

用接种环将测试菌株的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18h培养物点种于表面干燥的我妻氏血琼脂平

板。每个平板上可以环状点种几个菌。36℃±1℃培养不超过24h,并立即观察。阳性结果为菌落周围

呈半透明环的β溶血。

8结果与报告

根据检出的可疑菌落生化性状,报告25g(mL)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如果进行定量检测,根

据证实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的试管管数,查最可能数(MPN)检索表,报告每g(mL)副溶血性弧菌的

MPN值。副溶血性弧菌菌落生化性状和与其他弧菌的鉴别情况分别见表2和表3。

表2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化性状

试验项目结果

革兰氏染色镜检阴性,无芽胞

氧化酶+

动力+

蔗糖-

葡萄糖+

甘露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