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09.76-2003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GB/T 5009.76-2003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in food additive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 5009.76-2014 |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009.76-2003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3-08-11
实施日期
2004-01-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卫生防疫站
起草人:
姜友付、蒋庆安、杨一超、张刈平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1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7.040

C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09.76-2003

代替GB/T8450-1987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Determinationofarsenicmfoodadditives

2003-08-11发布2004-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5009.76-2003

月A吕

本标准代替GB/T8450-1987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8450-1987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中文名称改为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按照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

修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江苏省扬州市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友付、蒋庆安、杨一超、张X11平

原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5009.76-2003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中砷的限量试验和定量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中砷的限量试验和定量试验。

第一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

2原理

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存在下,将样液中的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三价砷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

作用,生成砷化氢气体,经乙酸铅棉花除去硫化氢干扰后,被溶于三乙醇胺一三氯甲烷中或毗吮中的二乙

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溶液吸收并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和物,与标准比较定量

试剂

3.1硝酸。

3.2硫酸

3.2.1硫酸(1+1)溶液:将1体积浓硫酸慢慢加人1体积水中,冷后使用。

3.2.2硫酸(1mol/I_)溶液:量取28mL浓硫酸,慢慢加人水中,用水稀释到500mL.

3.3盐酸

3.420氢氧化钠溶液。

3.5氧化镁。

3.615%硝酸镁溶液。

3.715%碘化钾溶液,贮于棕色瓶内0(隘用前配制)

3.840%氯化亚锡溶液:称取20g氯化亚锡(SnClz·2H,O),溶于50ml-盐酸。

3.9乙酸铅棉花:将脱脂棉浸于10%乙酸铅溶液中,2h后取出晾干。

3.10无砷金属锌。

3.11三氯甲烷。

3.12P比咙。

3.13吸收液A:称取0.25g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研碎后用适量三氯甲烷溶解。加人1.0mL三乙

醇胺,再用三氯甲烷稀释至100MI。静置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